APP下载
机会在手,求职信息实时掌握
    Alternate Text
    APP下载
    Alternate Text
    微信公众号
    Alternate Text
    小程序
首页 > 事业单位招聘 > 招聘详情

@湾区英才: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度秋季招聘--广州人才见面会邀您参加

分享至

“以大工之名、燃梦想之光”,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度秋季招聘-广州人才见面会拟于20231026(周四)在广州市天河区举办,届时,大连理工大学人力资源处、二级院系相关负责人及引才专员将现场宣讲并与人才交流,现诚邀华南地区(含港澳台)优秀学者参会交流!

时间地点:102615:00-17:00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33号楼404

特别说明:活动将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举办,外校学者需凭个人证件登记入校,请参会学者携带个人证件及纸质简历到场。

一、招聘岗位

(一)教授/研究员

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了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技术等成果,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二)副教授/副研究员

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了一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创新潜力巨大、发展后劲十足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

(三)助理教授

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已取得有影响力的代表性成果,对未来科研发展有明确规划,原则上不超过32周岁。

(四)博士后

在国内外知名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未来科研发展有明确规划,原则上不超过30周岁。

二、联系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人力资源处处长(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党委人才办公室主任)丛丰裕教授

办公电话:+86-411-84708715

微信:congfengyu

邮箱:cong@dlut.edu.cn

大连理工大学人力资源处李老师、张老师(博士后)

办公电话:+86-411-84708717+86-411-84707449(博士后)

微信:lws200903045mowang65535(博士后)

邮箱:zhaopin@dlut.edu.cnpostdr@dlut.edu.cn(博士后)

学部(院)联系方式及招聘方向

序号学部(院)2023年度招聘方向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01化工学院智能材料化工、智能分子工程、智能医药工程、智能过程工程、新能源化工陈老师

+86-411-84986339

chenby@dlut.edu.cn

02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董老师

+86-411-84706259

donglw@dlut.edu.cn

03生物工程学院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生物制药与材料工程、生物资源与环境工程、生物靶标与分子工程、生物过程工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计算生物学及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交叉研究方向领域许老师

+86-411-84708083

xuxinao@dlut.edu.cn

04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孙老师

+86-411-84706549

sunbin@dlut.edu.cn

05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表面工程、材料连接技术、材料无损检测与评价、高分子材料侯老师

+86-411-84707320

houyh@dlut.edu.cn

06能源与动力学院清洁能源、ccus碳捕获利

用与封存技术、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内燃机、能源系统与节能、能源动力数字化智能化、热管理与热防护、储能

刘老师

+86-411-84708460

liuchangshu@dlut.edu.cn

07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人工智能李老师

+86-411-84708471

lijiamei@dlut.edu.cn

08建设工程学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海洋工程、交通工程、智能建造与管理、建筑材料敖老师

+86-411-84706232

aomy@dlut.edu.cn

09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车辆工程、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王老师

+86-411-84706027

jhw@dlut.edu.cn

10医学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李老师

+86-411-84706612

lixiangzhou826@dlut.edu.cn

11未来技术学院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多媒体处理与安全、智能系统与机器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张老师

zhpp@dlut.edu.cn

12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知识产权与创新管理、环境管理、项目管理、期货金融王老师

+86-411-84706393

wangb@dlut.edu.cn

13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绘画创作及其理论张老师

+86-411-84706531

zhangwen@dlut.edu.cn

14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和国际战略张老师

+86-411-84708795

zhangyue2009@dlut.edu.cn

15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俄)郑老师

+86-411-84708560

dlutzhenghao@dlut.edu.an

16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基础物理徐老师

+86-411-84709304

xuxuan@dlut.edu.cn

17数学科学学院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交叉沈老师

+86-411-84708354

shendan@dlut.edu.cn

18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黄老师

+86-411-84706240

nyuxuan@dlut.edu.cn

19化学学院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姜老师

+86-411-84706356

jiangtx@dlut.edu.cn

20人文学院哲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 与传播、艺术谷老师

+86-411-84707921

guyixiao@dlut.edu.cn

21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城乡公共治理、数字公共治理张老师

+86-411-84708554

zhangcheng@dlut.edu.cn

22高等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教育政策与管理、教育评价、工程教育学李老师

+86-411-84707273

liyifei@dlut.edu.cn

23体育与健康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项为:乒兵球、羽毛球、网球、足球、排球、游泳、健美、田径、篮球)苗老师

+86-411-84708580

miaoyanni@dlut.edu.cn

24软件学院软件工程张老师

+86-411-62274389

rjhr@dlut.edu.cn

25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王老师

+86-411-62274473

wangzhuo@dlut.edu.cn

26微电子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集成电路工程孙老师

+86-411-62273207

sunxh@dlut.edu.cn

27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生态工程、生态监测与评价、食品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装备技术任老师

+86-427-2631798

renyi@dlut.edu.cn

28生命科学与药学学院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刘老师

+86-427-2631889

liuchang@dlut.edu.cn

29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研究院机器人智能制造、微纳米定位、微纳机器人、机器人微纳操作、软体机器人、穿戴机器人、微流控器件与系统、机器人生物制造、实验至自动化、机器人工智能戴老师

daichangsheng@dlut.edu.cn

三、学校介绍

大连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建校74年来,学校先后入选国家重点大学、“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大学建设序列,涌现出以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等为代表的杰出科技英才,以“改革先锋”倪润峰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师生和校友参与创造了第一台激光器、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座核电站、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座现代化油港等新中国科技史的诸多第一

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成果奖励6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牵头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63项。2012年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专利奖金奖2项、银奖3项、优秀奖14项。

大连理工大学人才队伍情况

院士15人,杰青等国家级领军人才91人,优青等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128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85人。

大连理工大学校内科研平台概览

不斐的科研成果,是基于高水平的学术平台,而平台优势同样也培育出一批尖端学科。

l入选软科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10%14个;

l13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1%

l力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l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领域位列世界前千分之一。

专题推荐

进入关怀模式